资讯发布

news center

  几十年来,由于大量无序开采,我国的大小矿山已超20万座,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环保控制要求,很多矿区已进入中晚期直至停产。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重视矿山(矿区)给城乡带来严重的生态与社会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水源、威胁防洪、生态链破坏、地质破坏、甚至威害生命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城乡生态、社会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

  同时,在经济转型的大情势下,各类矿山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价格低迷、需求减少、资金紧张、成本增加、利润亏减等成为新常态。严峻的形势,迫使矿山企业变革求生。矿山不断倒闭,尾矿、弃矿、废矿不断增加。

  在强调生态环保、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面对超十万座的废弃矿山、尾矿,如何修复改造,破解发展困局,并应对多方面挑战,成为摆在地方政府与各矿山企业面前的大难题。



废弃矿山,如何涅槃重生?

    问题早已引起多方关注。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改造工作正在我国各地逐步展开。从政府到企业,积极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的探索实践。为了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国务院曾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后8年间,有7个城市(区)在该项政策支持下,累计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111.2亿元。但,单依靠财政的支持,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鉴于类似情况,国外的相关实践也更早更为深入。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摸索自己的路,汲取它们涅槃重生的经验,可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解决我国废弃矿区的发展问题。

    黎比特·绍蒙公园就是从废弃石灰石矿场变为富有东方风情的山水公园;摩尔多瓦首都“克里科瓦”大酒窖也是从地下采石场蜕变为散发着浓郁酒香的可参观大酒窖;英国康沃尔郡伊甸园更是从废弃采石场重生为备受游客欢迎的温室园区……

    根据中肯近些年的观察研究,我们小结以下几点改造思路。

    根据废弃矿山(矿区)的不同情况,重新赋予其文化与特色内涵,一定要走生态集约发展之路。结合区域禀赋,选择合适方向,使矿山修复重建目标从单纯的植被恢复向新兴、多元替代产业转变。




  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将城镇周边露天开采的、相对平坦且边坡角较小的废弃矿山,在通过无害勘测后可开发成商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建设用地。

  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废弃矿山整理成为耕地。

  改造为旅游景观和旅游用地。这种改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采石场变成景观文化。第二类是在区域范围内独一无二矿种的采矿遗迹,成为新的旅游景观,。第三类是拥有悠久的开采历史,部分采区已关闭,且具有比较完备的开采、加工工艺的矿山,通过规划和改造,成为旅游胜地。如矿山遗址公园、生态示范公园、小游园等多种类型
  仓储用地和废弃物存放地。一些围岩稳定、通道比较宽敞、交通又较为方便的废弃矿山,可以利用其冬暖夏凉的特点,通过工程改造使其成为仓储用地。规模较大且低于周边地形的废弃露天采场和地下开采塌陷区,则可作为城镇垃圾的环保填埋场地。
  养殖用地。开采平面低于周围海拔的露天开采矿山和矿山塌陷区低于周围海拔的部分,经过工程改造,可成为养殖用地,在符合卫生条件情况下,用于水产物养殖和禽类的放养。
  科普用地,有的矿山根据其特点可改造为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园区,如
环保科普公园等
  军事用地或人防空间。废弃矿山成为军事用地的条件比较苛刻,但由于矿山的开采工程在一些方面与军事工程比较相似,将废弃矿山改造为军事用地,可以降低军事用地的造价,节省国防开支。可以根据军事用地的不同需要如训练场用地等,改造相应的废弃矿山。   

  创意文化园区。

  绿地。废弃矿山在治理成为上述各项用地后,剩余部分应治理成为绿地。一类是景观绿地,另一类是森林等植被绿地。

除上述情况外,废弃矿山必须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充分注意矿坑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地址构造特点,确保岩体稳定并防止二次破坏。

总而言之,废弃矿山的改造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从2005年到2017年,中国矿山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从12.8万个下降至10万个。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数十万的矿山都将面临着枯竭一天,如何使它们重焕生机,将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案例一:罗马尼亚盐矿主题公园

主题文化演绎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


  萨利那·图尔达盐矿(Salina Turda)位于罗马尼亚,盐矿从有文献被记载的中世纪1075年一直到1932年都在持续不断出产盐,直到1992年被改建成包含有博物馆、运动设施和游乐场的缤纷主题公园,更被《商业内幕》(Bussiness Insider)评论为世界上“最酷的地下景观”。
  创意设计理念(发挥创意思维,彰显鲜明特色):将旧矿业的基础设施与现代的游乐园设施、科幻风格的建筑创意结合,使整个主题公园呈现宛如外太空的科技场景,最终奇幻色彩成为该公园最鲜明、最特色的吸引点。



  项目开发模式(保留原有资源,进行多元开发):保留原有矿坑中的走廊形成景观廊道;保留嶙峋的洞窟以及巨大的钟乳石构成园区背景;保留原有盐矿运输通道,作为游客体验通道;保留原有盐湖,形成划船游乐场地等。



  特色产品设置(运动主题鲜明,养疗功能助力):主题公园内设有有地下摩天轮、迷你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运动场、游船等运动娱乐场地及设施,丰富的运动型项目布满全区,供游人任意使用;而水疗中心、盐矿疗养处则可供某些特殊疾病患者进行康疗养体。

  盐洞有新旧两个入口,且洞内主要分两层,每层有一个大厅,盐洞内建有电梯沟通上下层,但大部分景点都需步行参观。上层大厅里有包括迷你高尔夫球场在内的运动场和剧院等休闲娱乐场所。下层大厅建立在井底的一个小岛上,并设有摩天轮和码头,也可以坐在船里游览美景。







案例二:英国伊甸园
生态文化利用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



  英国伊甸园位于英国康沃尔郡,在英格兰东南部伸入海中的一个半岛尖角上,总面积达15公顷。其所在地原是当地人采掘陶土遗留下的巨坑,该工程投资1.3亿英镑,历时两年,于2000年完成,2001年3月对外开放。在开业的第一年内就吸引游客超过两百万,开业至今游客量过千万。
  英国伊甸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温室,它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安居乐业。在巨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温室万博馆里,形成了大自然的生物群落。其目标宣言是“促进对植物、人类和资源之间重要关系的理解,进而对这种关系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引导所有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伊甸园是围绕植物文化打造,融合高科技手段建设而成的,以人与植物共生共融”为主题的,以“植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为建造理念,具有极高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的植物景观性主题公园。

8个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其中每4座穹顶状建筑连成一组,分别构成“潮湿热带馆”和“温暖气候馆”,两馆中间形成露天花园“凉爽气候馆”。穹顶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展示不同的生物群,容纳了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奇花异草。
  “伊甸园”的穹顶由轻型材料制成,这个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有自我清洁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回收。此外,伊甸园里的其他建筑也都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说伊甸园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实现了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





案例三:美国密歇根州港湾高尔夫球场

服务升级换代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


  港湾高尔夫球场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占地405公顷,是一个修建在废弃工业旧址上的度假胜地和高尔夫社区。最初这里是一个采石场,随着1981年水泥厂的关闭,也结束了为了从事水泥生产对当地页岩和石灰石长达百年的开采,但却留下了400英亩的荒地,看起来就像“月球表面”。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几乎寸草不生。
  项目的设计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一家私人公司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能够将高尔夫和其它设施整合进一个集环境恢复和开发为一体的总体规划中,从而对退化的自然景观进行改善。通过规划设计,将这片退化的采石场废地转变成为集27洞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酒店和私人住宅社区为一体的高端独有度假区。





  一个游艇码头,通过爆破一个分开36公顷采石场和密歇根湖的窄石墙通道修建而成;一座27洞高尔夫球场,部分球洞下就掩埋这水泥窑粉尘,球手可以在石灰石和页岩开采后留下的陡峭峡谷间享受击球乐趣;一家度假酒店,建造在原有工厂的旧址上;800处住宅和度假别墅,其中大部分住宅沿着采石场遗留的人工悬崖修建,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为可欣赏游艇码头和高尔夫球场风光的绝佳宝地。28公顷的原有土地被打造成为包含1600米湖滨线和8000米自然廊道的公园。




  水泥窑粉尘可以用作球场建设的填土。一层18英寸厚的黏土重壤层覆盖并固定住了随处飘移的水泥窑粉尘。球道粗造型所用的表层土,大多是从之前采石场废弃的材料里筛选出来的,或者是由现场的其他区域搬运过来。





案例四: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工业记忆复原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矿冶大峡谷"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占地23.2平方公里,分设大冶铁矿主园区和铜录山古矿遗址区,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湖北省继三峡大坝之后第二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同时在2013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通过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把公园开发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弘扬矿冶文化,再现矿冶文明,展示人文特色,提升矿山品位,打开旅游新路上。打造“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教学基地、文化展示基地、环保示范基地”,为人们提供一个集旅游、科学活动考察和研究于一体的场所,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主题。

  以生态恢复景观设计为手段,恢复矿山公园的生态环境,再现怡人的自然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
  以深厚、悠久的矿山工业文化为内涵,保护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提供多角度观景点,力求将独特的矿业文化风貌展现给游人。
  以景观塑造为设计重点,突出景观要素,景区设置、景点命名、建筑形式、雕塑小品都力图体现矿山生态恢复主题。








  • Copyright © 2011-2015

    厦门中肯地产行销策划有限公司

  • 厦门市厦禾路1226号聚泰商业城1502#

    Xiamen Xiahe Road No. 1226 poly Thai commercial city 1502#

    邮编 (Zip code):361004

  • 电话 (Tel):0592-5161092       5161093

    传真 (Fax):0592-5806102

    Q Q:705709496

    邮箱 (E-mail):cencanad@163.com